IM電競(原標題:市場預見:2022年中國智能穿戴設備市場發展現狀分析(市場規模、產量及出貨量))
智能穿戴設備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,美國、加拿大等國家研究者深入研究可穿戴計算領域,智能穿戴設備得到學術界、產業界的廣泛關注。在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的創新空間逐步收窄和市場增量接近飽和的情況下,智能穿戴設備成為了智能終端產業消費電子產品發展主力。
2020年3月中央國務院發布《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》,提出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作用,推動人工智能、可穿戴設備、車聯網、物聯網等領域數據采集標準化。同年9月,工信部、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共同發布《關于推進信息無障礙的指導意見》,鼓勵信息無障礙終端設備研發與無障礙化改造,培育一批科技水平高、產品性價比優的信息無障礙終端設備制造商,推動現有終端設備無障礙改造、優化,支持開發殘健融合型無障礙智能終端產品,鼓勵研發生產可穿戴、便攜式監測、居家養老等智能養老設備,可穿戴設備行業在政策的引領下迎來高速發展期。
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,居民的購買力逐漸增強,良好的經濟環境推動了中國智能可穿戴產品的普及。此外,居民健康意識的增強和技術的不斷創新,也推動著智能穿戴設備向更大的市場空間發展。根據北京研精畢智調研,2020年我國智能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約630億元,2021年市場規模增長至860億元左右。預測到2025年中國智能穿戴設備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400億元,復合增長率約18%。
據北京研精畢智咨詢最新發布的市場數據顯示,2020年中國智能穿戴設備產量約16000萬臺,比去年增加了將近3700萬臺。2021年智能穿戴設備產量增長至約20000萬臺,市場潛力巨大,預計在2025年智能穿戴設備的產量有望提高到26000萬臺。
中國智能穿戴設備出貨量逐年增加。2020年中國智能穿戴設備的出貨量約1.1億臺,2021年出貨量提高到1.4億臺左右,同比增速25%。預計在2022年我國智能穿戴設備出貨量將達到1.6億臺以上,同比增長率約19%。
從我國智能穿戴設備行業的市場占比情況看,消費級智能穿戴設備占據主要市場,多用于日常健康生活的檢測使用,如手表、手環、眼鏡、服飾等,占比約80%,醫用級智能穿戴設備市場占比不到20%。
以上內容與證券之星立場無關。證券之星發布此內容的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,證券之星對其觀點、判斷保持中立,不保證該內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數據及圖表)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時性、原創性等。相關內容不對各位讀者構成任何投資建議,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股市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。如對該內容存在異議,或發現違法及不良信息,請發送郵件至,我們將安排核實處理。